潭中文苑 | 《家乡的春节文化》

来源:湘潭市一中教育集团|发布时间:2022-02-22 20:25:11|浏览次数:

编者按:

都说年味越来越淡薄了。看看这些孩子们在过年时所亲历的中国年,你还会说年味淡薄么?


家乡的春节文化

2021(13)班 谭娅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春节,历来是热热闹闹的。



床边响起了起床铃的声音,我少见的没有赖床,一蹬腿从床上蹦了起来,穿上新衣,开门与正在笑着看新闻的爷爷奶奶打招呼:“新年好!”吃完热腾腾的饺子,急匆匆的跑下楼,迎面拂过的风带来的是新年的问候。楼下的小孩子们正在玩闹,嬉笑着跑来跑去,一个戴着小老虎的帽子,穿着虎头鞋的孩子在后面扮鬼脸,学着老虎的吼声低低的说:“嗷!我是大老虎。”虎头鞋在水泥地上不停地打转,从这边跑到那边,忽又猛地从上扑下,看起来活泼极了。虎年自有新气象,孩子们活泼的笑声唤起了我一年的活力。


在路上走着,只见街边都挂满了灯笼和装饰,隐在树叶中,只在风吹过时才冒出来一点,晚间来看一定会是满树明灯、令人惊喜吧。到饭店吃饭,一定会点上一盘扣肉,一片片肥瘦相间的扣肉,香气扑鼻,饶是不爱吃肉的我,也忍不住要夹上一筷子。不过我最爱的,还是奶奶自己做的八宝饭,红枣、莲子、葡萄干、香甜的糯米和营养丰富的配料搭在一起,再在上层摆上几颗软糖,看起来就让人胃口大开。还有鱼、烧鸡、虾子等等一类美味。餐桌上的年味,也从大人们喜庆的碰杯中传出,祝福的话语,饱含这大家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到了晚上,月亮从天边浮现,天空如墨色渐渐深沉,直到最后一抹亮眼的日光也被悉数吞没,大家都聚到了广场上,欢声笑语一片。广场上人来人往,中间的场地常会围起来举行活动或表演,让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赢奖品。周围还有不少人放鞭炮绚丽的花火在天空中炸开,照亮每个人带笑的脸庞,在人们心中留下一片美好的景色。



回家后,大家也会一起聚在电视机前,摆着一桌零嘴小吃,一起看春晚。虽然因为疫情,无法跟其它亲友团聚,但年的气氛还在,新年的感觉够足。


家乡的春节,入目总是人们欢喜的笑脸,听得的皆是充满活力的招呼声和乐曲,感受到的都是大家对春节的喜爱。家乡的春节文化,还体现在不少细节中。


教师点评:过年在你的笔下有了些诗情画意。



家乡的春节文化

2021(13)班 周星贝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欢乐的节日。既然是节日,那么就有属于它的风俗文化。而不同的地区过春节的习俗也各有异同,我就来说一说关于邵阳的春节。


从整体的氛围来讲,邵阳的年味比湘潭要浓厚得多。


首先就体现在饮食上,在过年那几天,不论是中饭还是晚饭,餐桌上永远都是大鱼大肉,而且如果有客人拜访还会更丰盛,不只是单单定格在年夜饭上。从饭菜上看,邵阳人比湘潭人更注重年味。



年夜饭后长辈的红包也是每个人在春节所期待的。湘潭人比较喜欢几百几百的整数封红包,而邵阳比较喜欢几百几十这样的封红包,而且还是新钞。



在二十九当天和三十早上是不能碰菜刀的,必须在二十八号那天将所有食材准备好,如果碰了菜刀,那寓意着今年不吉祥。三十和初一早上必须六点起床吃“发财饭”,这代表着新的一年要发大财。


其次表现在团圆上。按以往我在湘潭过年的氛围来看只能说冷清,爷爷奶奶家只是去拜年,除夕晚仍旧是各过各的。但邵阳截然不同,大姨、二姨、舅舅等都会到外婆家守岁,很是热闹。


拜年也是春节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在这点上邵阳与湘潭依旧不一样。


拜年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初一的时候一般不拜年,从初二开始拜年,而且如果是女儿初二回娘家拜年是不能吃剩饭的,必须现做现吃,过年期间也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语,免得不小心实现了成了真,是非常忌讳的。



湘潭的拜年非常经典;送礼物,喝茶,聊天叙旧,偶尔还会吃饭。邵阳不同的是,如果要去拜年,到了亲戚家门口必须放一卷鞭炮,一家一卷,有时候甚至两卷或更多,鞭炮在门外“啪啪啪啪”地响,表示喜庆以及赶走坏运气。


家家户户的年味其实都不同,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独处,也有些人喜欢热闹中的独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年。而这些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开心。


点评:通过邵阳和湘潭过年的对比,写出了不同的年味,虽说这对比不一定准确,但还是为你细致的观察点赞。




关于春节传统习俗调查

2021(13)班 王欣悦


我的家乡是四羊方尊的故乡,远古的春节习俗已难考证,以下是从长辈记忆中挖掘的现在仍在进行的春节习俗。


一、撮坟。这项工作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包括当天)带着工具去祖坟上清理杂草,以示后人依旧在祭奠先人。大年初一便携家里人去给他们拜年,一是祝贺新年吉祥,二也希望先灵保佑来年顺风顺水步步高。当我们去坟前烧香送纸时也要抱有一颗诚心,且不论庇佑真假,面对自己相识或不知的亲人坟茔也总该敬畏。用张爱玲的观点来解释,他们活在我们的血液里,默默地支持我们。难怪《朱子治家格言》里有句: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二、炖萝卜。这是大年三十晚上年夜晚的长驻嘉宾,炖萝卜并不是单纯的萝卜,里面会加有半只鸡或猪蹄肉类。在现在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人家是习俗,就可上溯历史。从前的农村落后贫困,平常只有“双枪”有点肉吃,所以在年末来餐大的,也算对自己辛劳的一年来点甘甜,而且以前炖的荤类是猪尾巴、猪蹄之类的下脚料,像现在这样的猪肉是很少放的。从前市场上肉比排骨、筒子骨、猪蹄价格高出一格,而现在恰好相反,是因为人们大多已能填饱肚子,开始在营养与味道上精细追求。现在家中的炖萝卜已不见猪尾巴的身影,习俗的变迁恰反应了经济的发展。


三、敬神。这类习俗会因人而异,每个人有不同信仰的神,如我外婆信的是“司明娭毑”,家里墙上贴了张红纸黑字写的“司神之位”每年三十晚上拜一拜,求来年好运,许的心愿多是家人平安,这也是最质朴的心愿。其实求神拜佛也并没什么不妥,求的是个心安。只要没有不法分子利用其来骗人钱财。说到底其实这也算文化,佛教道教中有可供挖掘的精华,现在也要兼容并包,更要尊重他人的信仰。


四、杀年猪。我未曾亲眼看见过这场景,只有所耳闻。杀年猪时邻里会聚来,主家也会卖些猪肉出去,剩下大部分自己吃,可以做成腊肉,风吹肉灌成香肠,也有的拜年可以用上,从前算是份大礼,都是亲戚,就算现在不是宝贝般的存在,好歹也是礼轻情意重,不过我母亲家这边家风是很好,没有势利亲戚。



以上便是我家乡特别的春节习俗,另外的如走亲戚、放爆竹,都算全国统一了。研究家乡习俗总有蒙着一层似现非现的纱,使我感受不亲切,辟如“从前”这般字眼用得多,有一种迷惘之感。


点评:你选取了别人不大会选的几个年俗来写,但这几个习俗的确最能体现过年的真正意义所在。传统不能在我们手上丢了,你是捡拾者。




撰稿:2021(13)班 谭娅雯 、周星贝、王欣悦

审稿:胡秋香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024号

COPYRIGHT © 2002-2022,WWW.xTYz.CN,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湘潭市一中教育集团
学校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建设北路117号 邮政编码:411100 联系电话:学校办公室;传真电话: 湘ICP备2021020181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024号
sitemap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