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一中 “ 钟楼 ” 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名单!
来源:湘潭市一中教育集团|发布时间:2022-02-17 16:10:53|浏览次数: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一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43处,其中,湘潭市获批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位于雨湖区的毛泽东青年时代湘潭活动旧址、湘潭钟楼、胡耀邦湘潭工作旧居,位于韶山市清溪镇的毛泽东青年塑像台,位于湘乡市龙洞镇的陈赓大将夫妇墓园。其中,陈赓大将夫妇墓园并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赓故居,名称为“陈赓故居及墓”。截至目前,湘潭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7处48个点,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助力湘潭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在建设北路湘潭市一中校园内,一座红墙青瓦、尖塔高耸、大窗户的建筑,以其独特风格打破了阴雨天的沉闷。像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湘潭范围内似乎并不多见。答案是肯定的,这座名叫“钟楼”的建筑,是湘潭市保存最为完整的哥特式建筑。
湘潭市第一中学钟楼。
“1983年我刚来学校时就住在这里,住了两年。”和其他师生相比,在湘潭市一中总务处工作的吴展宏对钟楼的感情更特别一些,跟着他的脚步,我们探访了钟楼。这是一所两层楼的红色砖木结构建筑,有房间17间,平面组合图呈E型,中轴南为门厅、塔楼,北为楼梯间。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其极具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塔楼。构成塔楼第一层的,是门厅的花岗石半圆形拱门。二、三层为方形,分别嵌有窗户和一个五角星,楼顶四角有柱。第四层略收缩于三层顶部,八角形,窗户为仿哥特式尖卷弹头形,塔顶为圆锥形尖顶。钟楼的窗户均为2.64米*1.25米的大窗户,窗台为花岗岩凿成,上方用异型砖平拱代过梁。这些鲜明特点,让钟楼看上去像极了一座外国教堂。此时,我们不禁对“哥特式建筑”好奇起来。有关资料介绍,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其建筑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整体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有趣的是,钟楼并非外国人所建。“钟楼为时任学校教师蔡超元设计。”吴展宏介绍,湘潭市一中曾一度没有固定场所,其当时位于湘潭县城,湘潭县政府决定为其兴建校园,并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建成。用作教学楼的钟楼,位于建筑群的正中心,又名“正栋”。钟楼的建筑语言里,当然也藏着独特的湘潭记忆。钟楼墙体是用红色清水砖墙砌成的,十分独特。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湘潭县开始风行用红色砖砌房子,钟楼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建成后的钟楼成了当时湘潭县城最高的建筑,而且钟楼上曾经确实有钟,每当钟声响起,整个湘潭县城都听得到。“你仔细找一找,看能在门厅上找到子弹痕迹不。”吴展宏的一句话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钟楼建成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对湘潭进行了轰炸,许多老建筑毁于一旦。幸运的是,日军误以为钟楼是外国教堂,因此没有炸毁,但遭受炮火的钟楼南面墙壁上留下了日军机关炮扫射的弹孔,成为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穿越风雨沧桑的钟楼能够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还经历了另一段惊心动魄。
“虽然过去了20余年,但守护钟楼的故事以及那封信于我依然清晰。”在湘潭市发改委工作的杨猛,于1985年升入湘潭市一中初中,对母校有着炽热的情感。2001年6月的一天,在母校校园散步的他,看到了对外公布的学校改建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一共有三个,第一、二方案均会将钟楼拆除,保留钟楼的第三方案显然“势弱”,被选择的概率非常小。事实上,以时任校长郭务强为主的大部分师生,都希望留住钟楼。因为钟楼建筑风格独特,更重要的是,如果校园里的老建筑全都没了,师生们的情感寄托将何去何从?湘潭市一中改建一事非同小可,这不只是学校的事,也是湘潭的事,时任市长陈润儿对此高度关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猛决定用写信给相关负责人的方式,为守护钟楼最后一搏。2001年6月15日,一封以《一中“钟楼”不能拆》为题的信,被送到了湘潭市政府办公室,“收信人”正是市长陈润儿。6月18日,陈润儿市长就作出了批示,那一刻,钟楼的命运被彻底改写,钟楼守住了!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钟楼从最初的教学楼,后来变成图书馆,如今仅有两间房用作学校校史馆。曾经孕育莘莘学子的钟楼,现仅在开学及学校校庆等重要时刻开门迎客。但,学子们每一次回母校,钟楼绝对是热门合影景点,她是湘潭市一中的记忆,也是湘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