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园里的深情守望者—记湘潭市一中古樟树

来源:潭中文苑 | 龙琳|发布时间:2019-09-23 10:40:42|浏览次数:

这里是百年老校湘潭市一中的校园。

秋日的阳光下,谷水塘泛着粼粼波光;微风抚着塘边的柳枝,温和地摆动。暗红色的钟楼默默地矗立着,似一位睿智而温厚的长者,安静地注视着这个校园。

微信图片_20190923104133.jpg

钟楼与谷水之间,古樟枝繁叶茂,葳蕤生光。

多少年了,它听着上课下课的铃声,感应着学子们作息的节奏;多少年了,它看着孩子们在跟前的球场上挥洒汗水,释放青春的活力;多少年了,它迎来一批又一批满含期待的青春学子,又目送着他们离开,奔赴充满无限魅力的远方。

“清清谷水,依依垂柳,巍巍钟楼,编织团团锦绣”。由著名作曲家石夫先生作曲、词作家姚天元先生作词的校歌《我们是奋发的飞舟》,一次次回荡在湘潭市一中的校园内。与潭中学子一道,古樟也是校歌最忠实的聆听者,它在岁月里倾听着最熟悉的旋律,用风儿拂过树叶的声响,为校歌奏出最美的和声。

走进校园,在古樟的左侧是湘潭市一中的标志性建筑钟楼,这座仿哥特式建筑在四周林立的高楼中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她始建于1933年,历经抗战的炮火,见证时代的沧桑变化。现在,湘潭市一中校史馆就设在钟楼一楼。2018年9月开学,校史馆迎来了它的又一批参观者,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排着长队,倾听着作为解说员的学长的介绍,认真地观看着。参观校史馆,已成为潭中入学教育的一个传统项目。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很有必要。

《湘潭市一中校志》记载,清末以降,海禁既开,西学东渐。“教育救国,兴学育才”风起云涌。1902年初夏,邑绅谢鼎庸、王国栋等先贤,仰观大局,顺应潮流,率先发起同行,呈清抚宪备案,于今雨湖路陶公祠创建了湘潭县学堂,招有学生两班。这就是现今的湘潭市第一中学的最先发身。陶公祠,是湘潭市一中记忆的起点。正对着钟楼的谷水塘,碧波荡漾,塘中修葺的陶公亭,正是为纪念潭中最初的建校之地陶公祠而命名的。

作为湖南省内最早兴办的公学之一,建校后,或因校舍不足,或受时局所牵,校址数次迁徙,校名几经更易。陶公祠的夕照,古塘桥的油灯,延化寺的晨钟,晓岚港的暮霭,紫东园的朝霞,风车坪的夜月,在迁徙中积累,于漂泊中沉淀,历经洗礼,饱受砥砺。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湘潭县学堂迁回现址——湘江西岸的风车坪。1955年,改名湘潭市第一中学。

今年84岁高龄的周磊老师,是湘潭文史专家,被称为湘潭“活字典”。他曾于1947年-1949年就读于潭中,在1957年又回到母校任教。说到校园内的古樟树,周老师回忆说,“这棵樟树是五十年代种植的,种在大礼堂的旁边。当时,除了教书学习,还提倡师生劳动,很多老师和同学都给它浇过水、施过肥呢。”

当年的那棵小树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如同一个个潭中学子,在潜心学习与思考中,在长年的积累与奋进中,让自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翻开中国现代史的第一页,在追求民主自由的爱国思潮中,第一个点燃“火烧赵家楼”火种的人,名叫陈大榕,他曾于1929年——1931年,1943年——1944年两度出任潭中校长。潭中人追求自由、崇尚民主、砥砺前行的学风代代延续。在潭中星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这些光彩夺目的名字:中国同盟会书记刘道一,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革命烈士杨昭植,以谱写抗日歌曲著称的音乐家吕骥,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著名音乐家黎锦晖,航天专家毛国良,计算机专家姚世全,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万婉玲、航天一等功获得者刘端章,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他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各自领域做出的骄人成绩,铭记在潭中校史上,让母校为之光荣。

一批又一批校友回到母校,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怀着感恩之心看望当年的老师,满含眷恋地回顾在潭中求学的峥嵘岁月。他们在钟楼、谷水、古樟前合影留念,在校园里找寻当年成长的足迹。航天一等功获得者刘端章先生感言,潭中教师的关爱与培养、潭中浓郁的人文气氛滋养着他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在回校讲座中谈到,潭中自由民主的空气、热爱科学的氛围深深感染了他,成为他后来科研工作中的兴趣与信心的源头。很多在各个领域卓有建树的校友回到母校,在与学子们交流时,无不谈到潭中对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引领、探索精神的培育与整个心灵的自由滋养。正如校歌中所唱的,他们如一艘艘“奋发的飞舟”,人生的风帆都在潭中升起。钟楼谷水之间的这棵古樟见证着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情谊,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微信图片_20190923104224.jpg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湘潭市一中已经走过了116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潭中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变化的古樟,历经岁月洗礼,承受文化熏陶。春来满目新绿,夏日奉献浓荫,秋日洒落诗意,冬来守护宁静。四季轮回,古樟始终以一种向上的姿态,站成一处独特的风景。它与百年潭中一道栉风沐雨,在时代的阳光下,根深叶茂,繁荣滋长。







作者简介:



龙琳,教育硕士,湘潭市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省普通话测试员。湘潭市作协会员,湘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在《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湘潭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各类作品数十篇。个人公众号:林子原创(linzi⁃yuanchuan)





文:龙琳

图:刘建军

审核:吴展宏

美编:邱辉 黎立阳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024号

COPYRIGHT © 2002-2022,WWW.xTYz.CN,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湘潭市一中教育集团
学校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建设北路117号 邮政编码:411100 联系电话:学校办公室;传真电话: 湘ICP备2021020181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024号
sitemap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