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潜藏着各种网络诈骗的风险。作为青春洋溢的学子,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的海洋,更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诈骗之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防诈知识”的小课堂,共同筑起一道坚实的防诈防火墙,守护我们宝贵的青春岁月。
1. 网络购物诈骗:以低价、限量等诱惑,诱导学生转账后消失;或发送虚假链接,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
2. 兼职刷单诈骗:声称“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实则要求先垫付资金,最终无法提现。
3. 奖学金、助学金诈骗:假冒学校工作人员,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为由,骗取学生个人信息或财物。
4. 校园贷款诈骗:利用低门槛、高额度贷款吸引学生,随后以高额利息、暴力催收等手段威胁。
5. 情感诈骗: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建立感情,再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1. 保持冷静,不贪小便宜:面对诱人的“好事”,先冷静下来,思考其合理性,切勿盲目跟风。
2. 核实信息,多方求证:遇到涉及钱财的情况,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不轻信陌生人。
3. 保护隐私,谨慎分享: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4. 安装防护软件,定期更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应安装防病毒软件,并保持更新,防范木马病毒入侵。
1. 立即停止交易: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停止与骗子的任何交易行为。
2. 收集证据,报警求助: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第一时间向学校保卫处或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3. 告知亲友,防止扩大:及时告知家人和朋友,避免更多人受骗,同时也可获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4.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被骗后,保持冷静,不要过于自责,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调整心态,重新开始。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也应是安全的港湾。让我们携手并进,增强防诈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记住,防诈之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愿每位学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远离诈骗的阴霾,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供稿:政教处
撰稿:谭卓
初审:罗坤
校对:刘向荣
终审: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