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中学雷锋特辑2313班“学雷锋”活动总结
当三月的风掠过教学楼檐角,2313班的同学们已携着春意启程。他们的身影是晨曦里流动的微光,脚步丈量街巷的温度,掌心托起陌生人的笑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弯腰捡起落叶时衣摆沾染的晨露,只有驻足倾听老人絮语时睫毛上跳跃的金色阳光。
这场关于善意的奔赴,始于春风中悄然萌芽的约定——以赤子之心重绘雷锋精神的年轮,用琐碎却真诚的细节,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当奉献成为青春的韵脚,连路过的风都染上了栀子花般清澈的芬芳。
01银发岁月漾春意,青春暖阳照心桥
当青春的温度遇见岁月的沉香,2313班的志愿者们化作三月的春风,轻轻叩响敬老院的门环。指尖流淌的琴音漫过爬满皱纹的笑靥,精心包装的慰问品里蜷缩着晨曦凝成的暖意。少年们用歌声熨平时光的褶皱,让每句家常话都长出嫩绿的枝桠,在老人混浊的眼眸里栽种整片星空。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孤寂,终在交叠的掌纹间融成春溪,静静漫过代际的河床。
走廊尽头的长椅上,白发与黑发共享同一片暖阳。那些关于麦田、铁轨与搪瓷缸的故事,从老人龟裂的唇纹间渗出,又被少年睫毛上跳跃的光晕温柔包裹。没有刻意的慰藉,只有剥开橘子的窸窣声里,一瓣酸甜悄然缝合时光的裂罅。
暮色浸透窗纱时,告别的剪影被拉得很长。少年转身的衣角掀起微弱气流,惊醒了茶几上未读完的报纸,而老人们攥在手心的花种,已在某个隐秘的角落,生出比春风更绵长的根须。
02街巷遍植文明种,星火常燃信念光
春风驮着志愿者的脚步,在城市的褶皱里播撒光的碎屑。宣传单化作蒲公英,带着防诈知识栖在老榕树的年轮间;扫帚划过的弧线是大地琴弦,将落叶谱成《文明在哪里》的童谣。青年们弯腰时垂落的影子,在街角拼贴出春日的剪影画——每一片拾起的碎玻璃,都在夕阳里返照出虹彩。
禁毒讲座的白墙上,钢笔速记的沙沙声正与黑暗角力。当案例视频里凋谢的青春刺痛瞳孔,少年在笔记页脚画下的盾牌图腾,便悄然生长为守护城市的青铜色月光。那些被反复摩挲的宣传手册,终将在某个迷茫的深夜,成为刺破雾瘴的黎明星辰。同学们用扫帚丈量文明的尺度,让传单上的文字化作护家的篱笆,更将禁毒课堂的震撼沉淀为守护的炬火——原来雷锋精神的传承,不必惊天动地,只需把每一份微小坚持,都走成城市脉搏里跳动的光。
03素手掬绿涤江色 春风裁云绣岸容
晨光在湘江水面揉碎金箔时,2313班的志愿者们的素白手套已触到河滩的呼吸。弯腰的姿势定格成无数个顿号,将烟蒂、碎玻璃、缠结的渔网轻轻拾进编织袋,像是为母亲河摘去裙裾上的荆棘。汗水顺着鬓角滴入沙砾的缝隙,瞬间被阳光烘焙成盐晶。有人蹲身挑出石缝里的塑料袋,发梢垂落的弧度恰似柳枝轻抚堤岸,而远处同伴举着满载的垃圾袋逆光走来,轮廓镶着毛茸茸的金边,恍若移动的青铜雕塑群。偶遇搁浅的矿泉水瓶,瓶身折射的虹光刺痛瞳孔,却在同学们掌心化作一声叹息的琥珀。暮色浸透西岸时,二十三个鼓胀的编织袋列队江畔,如同写给河流的二十三行情诗。
三月春风浩荡时,2313班全体师生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志愿服务实践,在知行合一中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此次系列活动将道德培育具象为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展现了班级集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图景,为雷锋精神注入青春活力。
社区服务实践中,同学们通过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知识科普等行动,将个体参与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青春助力。河道环保志愿中,班级集体参与垃圾清理、生态保护宣传,以切实行动守护母亲河生态。三大模块的有机衔接,构建起从孝老敬亲到社区共建,从生态守护到文明传承的完整实践链。
2313班全体同学以个体到集体多种参与形式,在本次学雷锋志愿活动中实现服务场域与精神涵养的双向拓展。从敬老院的情感陪护到社区街道的文明倡导,从河滩环保的躬身实践到公共空间的秩序维护,每位同学可参与多项服务场景,以多种行动构建起涵盖助老、环保、宣教等多维度的志愿服务网络。通过统一组织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全员参与的广度,又尊重个体特长的发挥,使传统精神传承在共同实践中焕发组织化、规模化的时代新意。
撰稿:吴颐浩
摄影:谭笑薇 姚文凯
策划:李江馨 吴颐浩
审稿:王义佳 宋迪
校对:刘向荣
终审:党政办